上海气象博物馆|“远东观测点之首” 超140年气象科技观测史
老房子市场动态2023年02月10日
“大气无国界”,2017年5月中国气象局正式被世界气象组织(WMO)认定为世界气象中 心,成为了发展中国 家独 家获得此称号的一员,我国气象部门率先走出国门,成为领先世界的“先行者”。
在回顾新中国气象事业发展140余年的磅礴历程中,不得不提起——徐家汇观测台旧址,现“上海气象博物馆”的传奇故事。
上海气象博物馆的历史|History of Shanghai Meteorological Museum
位于上海市徐汇区蒲西路166号,现为“上海气象博物馆”的三层清水红砖罗马式建筑风格的老洋房,又叫“徐家汇观象台(旧址)”,始建于1900年,是中国气象事业发展迈出的首个扎实的脚印。
徐家汇观象台始建于1873年,选址于徐家汇肇嘉浜西岸(今蒲西路221号),建成二层平台的五开间平房。后随气象业务的发展,1900年在徐光启墓东侧(今蒲西路166号)扩建新楼,即现在的徐家汇观象台旧址主体建筑。
蒲西路221号原观象台
蒲西路166号观象台旧景
新楼初建时,大楼中央建有砖木结构的测风塔,顶高40米,安有贝克莱(Beckley)风向风速仪,1908年至1910年间,由于地基承载问题,高出主体部分的砖木测风塔被拆除。
1910年改建成高35米的铁塔,顶端装贝克莱风速仪,五十多年后,由于铁塔被风雨侵蚀存在安全隐患,之后也做拆除处理。
未拆除铁塔前的观象台
从1872年开建至今的140多年里,徐家汇观象台(旧址)从未间断过对上海气象的观测记录,成为西方科学界位于远东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观测点,每个细节都镌刻着岁月的痕迹。
● 2005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徐家汇观象台(旧址)为市优秀历史建筑;
● 2016年起,改建为上海气象博物馆的徐家汇观象台旧址,作为徐家汇源景区的一部分;
● 2014年,徐家汇观象台(旧址)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气象博物馆欣赏|Appreciation of Shanghai Meteorological Museum
走进博物馆内,首先看到的便是碧绿草坪地面上摆放着的若干个百叶箱,里面装着气象专用仪器,包括精密的感应元件、转换系统和显示记录仪表等,等精确感知大气压力、空气温度、湿度、地表温度、地中温度、风、降水、云量、云状、能见度、辐射等天气现象。
建筑外立面采用灰色清水砖墙,圆拱券窗,窗框和窗下用红砖装饰,局部墙身带有齿形饰,部分窗框由红砖筑成隅石状,平台及室外楼梯栏杆为宝瓶状。
建筑正立面三段布局,中间三层,底层圆拱大门贯通二层,三层有玫瑰窗,平顶露天阳台。
这座美妙绝伦的欧式建筑还曾经做过热播剧《情深深雨濛濛》的外景拍摄地。
剧照对比图
建筑一楼底层有一面修缮团队特意保留的“历史痕迹展示”墙,这面墙用直观的方式,展示了这座历史建筑的外观变化及其外立面施工的工艺谱系。
顺着楼梯进入博物馆二楼,便会立刻被大厅地面上的大理石32方位罗盘吸引,这在当时大大便利了远洋航运业,四面墙壁上挂着的是3D打印出的老式气象仪器。
博物馆一层墙上挂着超过140年上海气温变化柱状图与上海气象博物馆一百多年的科技史和珍贵的气象仪器。
外滩信号塔船模纪念
博物馆室内展陈面积约3000余平方米,各个展厅都记录着中国气象的发展历程,顺着古朴的楼梯,金年会踏上了一站站先人走过的道路。
展厅细节
这幅手绘的台风路径图是头一任徐家汇观象台台长能恩斯根据极少的数据配合他多年的气象经验靠着强大的想象力画出来的,与现今卫星拍摄的台风图相差无几。
展厅部分照片
科学讲堂
气象科技互动体验(演播厅)